医疗事故认定

医疗事故认定
医疗事故认定是医疗纠纷处理中的关键环节,涉及患者权益保护、医疗机构责任界定以及法律程序的启动。本文旨在阐述医疗事故认定的基本框架、核心要素及注意事项,以期为相关利益方提供指导和参考。
一、医疗事故认定的基本框架
医疗事故认定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过程,通常遵循以下步骤:
1. 提出申请:当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医患双方可书面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申请书应载明申请人基本情况、有关事实、具体请求及理由等。
2. 受理与通知:卫生行政部门在收到申请后,对符合条件的予以受理,并在规定时间内通知医疗机构提交相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材料、书面陈述及答辩。
3. 组织鉴定:卫生行政部门交由医学会组织鉴定,医学会在规定时间内组织专家鉴定组进行鉴定,专家鉴定组依据有关规定,运用医学科学原理和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4. 作出鉴定结论:专家鉴定组根据鉴定结果,作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明确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以及该过错与患者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5. 送达鉴定结论:卫生行政部门自收到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之日起7日内,将其送达双方当事人,当事人对鉴定结论有异议的,可在规定时间内申请再次鉴定。
二、医疗事故认定的核心要素
医疗事故认定需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1. 主体合法:医疗事故的主体必须是合法的医疗单位及其经注册的医护人员,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
2. 行为违法:医疗行为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以及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3. 主观过失: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中存在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的过失。
4. 因果关系:医务人员的过失行为直接导致了患者的人身损害,且该损害与医疗行为之间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
例如,在手术过程中因医生操作不当导致患者组织损伤,且该损伤并非患者自身疾病所致,经鉴定认定医生存在过失,就可能构成医疗事故。
三、医疗事故认定的注意事项
1. 材料准备:医疗事故鉴定所需材料包括住院患者的各类病历资料原件、抢救记录、封存物品或其检验报告等。患者死亡的,还需提供尸检报告。这些材料是认定医疗事故的关键依据。
2. 及时申请:医患双方应在争议发生后及时申请医疗事故认定,以便尽快明确责任,保护各自权益。
3. 尊重鉴定结果:医疗事故鉴定结论由专业机构依法作出,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应尊重鉴定结果,依法处理争议。
4. 寻求法律援助:如双方对医疗事故鉴定结论存在异议,可依法申请再次鉴定或寻求法律援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医疗事故认定是一个专业性强、程序严谨的过程。医患双方应充分了解其基本框架、核心要素及注意事项,以便在争议发生时能够依法、理性地处理。
怎么认定医疗事故犯罪 (一)
答认定医疗事故犯罪的方式如下:
1. 客体要件: 医疗单位的工作秩序及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利:医疗事故犯罪侵犯的是医疗单位正常的工作管理秩序以及公民的生命权和健康权。
2. 客观要件: 严重不负责任,造成严重后果: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工作中存在严重不负责任的行为,并因此导致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
3. 主体要件: 特殊主体,即医务人员:医疗事故犯罪的主体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医务人员,他们在从事医疗活动时实施了违章医疗行为。
4. 主观要件: 过失:医疗事故犯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主观上对病人伤亡存在重大业务过失,而非故意为之。
根据《刑法》第三百三十五条的规定,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刑罚。
医疗事故的构成要件有哪些,如何认定医疗事故中的过失 (二)
答医疗事故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行为主体的过失行为以及该行为造成的患者人身损害后果,认定医疗事故中的过失需考虑行为主体是否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以下是具体的分析:
一、医疗事故的构成要件
行为主体的过失行为:
行为主体在医疗活动中,因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等原因,未能尽到应有的注意义务,导致患者遭受损害。
患者人身损害后果:
由于行为主体的过失行为,患者遭受了身体上的伤害或健康状态的恶化,这种损害后果是客观存在的。
二、如何认定医疗事故中的过失
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
行为主体的行为是否违反了国家制定的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这是判断其是否存在过失的重要依据。
违反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行为主体在医疗活动中是否遵循了相关的部门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若未遵循,则可能构成过失。
注意义务的履行情况:
还需考虑行为主体在医疗活动中是否尽到了应有的注意义务,包括对患者病情的准确判断、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以及治疗过程中的谨慎操作等。若未尽到注意义务,也可能构成过失。
综上所述,医疗事故的认定需要综合考虑行为主体的过失行为、患者的人身损害后果以及行为主体是否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等因素。
哪些情况属于医疗事故,认定条件是什么? (三)
答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法律法规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那么哪些情况属于医疗事故,认定条件是什么?
网友咨询:
哪些情况属于医疗事故,认定条件是什么?
江苏天刚律师事务所陆亚琴律师解答:
医疗事故的认定条件是:
1、医疗事故的行为人,必须是经过考核和卫生行政机关批准或承认,取得相应资格的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
2、医疗事故的行为人必须有诊疗护理工作中的过失。
3、必须是发生在诊疗护理工作中,也包括为此服务的后勤和管理。
4、给病员造成危害的结果,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即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不及此程度,不能认定为医疗事故。
5、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之间,必须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否则不能认定为医疗事故。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例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
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江苏天刚律师事务所陆亚琴律师解析:
医疗意外是指在医疗活动中,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者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了不良后果,以及在现有医学技术条件下,发生无法预料或者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由此可以 看出,医疗意外的发生,并非医务人员的过失行为所引起,而是由于病员自身体质变化或特殊病情所导致,其发生不是医务人员通过现代医学科学技术所能够预见和 避免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33条规定的“在医疗活动中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者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医疗意外的;在现有医学科学技术条件下,发生无法预料或者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的”,属于医疗意外。
医疗差错,是指在诊疗护理过程中,虽然由于医务人员的过失行为而给病员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结果,但尚未达到《条例》中所规定的严重程度。有的学者认为,医 疗差错是指因诊疗护理过失使患者病情加重,受到死亡、残废、功能障碍以外的一般损害和痛苦。
陆亚琴律师毕业于南京大学法学专业,是江苏天刚律师事务所涉外业务部负责人。有多年的企业管理经验,精通公司财务管理。擅长公司法,经济法及婚姻家庭事务。任多家企业法律顾问。全心全意为委托人提供高效专业服务。
民法典医疗事故责任该如何认定 (四)
答民法典下医疗事故责任的认定主要依据以下原则:
责任主体:
主要责任由医疗机构承担: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若医疗机构或其医务人员存在过错,则医疗机构需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医务人员一般不直接承担赔偿责任:在医疗事故责任认定中,医务人员通常不直接作为赔偿责任的主体,而是由医疗机构代为承担。
赔偿内容:
包括治疗和康复的合理费用:如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这些费用是因医疗事故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医疗机构需予以赔偿。
诉讼时效:
一般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最长不超过二十年:在特殊情况下,权利人可申请延长诉讼时效,但总体上不得超过二十年的限制。
综上所述,民法典下医疗事故责任的认定主要依据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过错程度,由医疗机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赔偿内容涵盖治疗和康复的合理费用,并设有明确的诉讼时效规定。
虽然我们无法避免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但是我们可以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这些难题,积极寻找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槐律网希望医疗事故认定,能给你带来一些启示。